James Dyson設計大獎今年首度於台灣徵件,中華大學團隊以作品「Green Fairy」榮獲台灣區冠軍,並由全球逾700份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,得到本屆國際賽優勝獎的殊榮,成為第一個得到James Dyson設計大獎的台灣隊伍。中華大學團隊以球型迷你微生物反應器抑制河川內藻類增生,成功量產後,開發中國家將有望以經濟節約的方式解決水質污染問題。
Green Fairy球型迷你微生物反應器
問題
全球有7.5億人缺乏乾淨的水源 ,而每分鐘便有一個小孩死於與水相關的疾病。於非洲,污水處理設施欠佳,人類和動物的排泄物、農場的肥料和農藥、工廠的清潔劑和化學物,都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水源。這些污水含有大量可致藻類生長的養份(氮和磷),過多的藻類會阻擋陽光令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,導致水中植物和魚類死亡。此外,飲用受藻類感染的水會令人類及動物的生命受到威脅,即使煮沸飲用水亦不能殺死藻類所釋放的毒素。發展中國家多缺乏資金和技術興建污水處理廠,他們需要一個更簡單和更經濟的解決方案。
科技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中華大學學生黃暐倫與蔡輝煌設計一個裝有微生物的塑膠球Green Fairy,它能把水中的氮與磷吃掉,以防止藻類過度增生。利用封包技術,將微生物固體化後,便放入以聚乳酸(PLA)製造的塑膠珠內。PLA能被分解,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,研究人員亦可靠調節澱粉質的多寡去控制Green Fairy 的壽命。
Green Fairy 是一個低成本而且低保養的解決方案。使用者只需要把塑膠珠放到水中,陽光會穿過塑膠珠幫助微生物不斷繁殖,讓其可持續地使用,吃掉河流中過多的養分。
傳統的污水處理廠興建成本約241,000美元,而Green Fairy只需21,000美元,是傳統方法的9%。此外,Green Fairy無需營運和維修成本,但污水處理廠一年便需要7,046美元的營運成本。
中華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學生蔡輝煌表示﹕「我們利用自然環境作為生物反應器去清潔河流,固體化技術讓我們可以把微生物保存在可分解的塑膠珠內,把水中的多餘養份吃掉。Green Fairy的成本不到傳統污水處理廠的十分之一,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,是維持水資源衛生的經濟方案。」
團隊已在實驗室測試Green Fairy,並證明方案可行。他們亦曾於豬場旁邊淨化污水,試驗結果亦發表於2013年科學期刊(生物資源科技)內。現在,他們以3D列印技術製造最新的實驗模型,並將於持續在新竹的河川測試,驗證產品在實際環境中的表現。
分享網址: